目前分類:教育筆記與觀感 (12)
- Nov 19 Thu 2015 12:11
認知發展論.人格發展論.道德發展論 -整理圖
- Apr 24 Fri 2015 08:25
連續量 V.S. 離散量的定義
連續量 V.S. 離散量的定義
連續量:是一個連續性的整體量、代表稠密的、不間斷的,例如重量、體積、距離等等。基準單位量是連續量的情境(簡稱為連續量情境):例如「條」繩子
<問題實例>
1.這是一條繩子,把它10等分後,其中的三份是多少條繩子?
- Mar 16 Mon 2015 08:53
老師要告訴家長的其實是...
以下摘譯自2011年9月6日 CNN upbringing 版,作者為 Ron Clark,原文標題為 What teachers really want to tell parents。Ron Clark 曾獲得迪士尼公司頒發「美國最佳教師」,也是歐普拉所挑選出來的「了不起的人物」。
譯者:Damien Fan
今年夏天,我有幸認識一位優秀的小學校長,某州政府不久前才頒發「最佳小學校長」的獎項給他,而他也實至名歸,因為大家都很擁戴他。但是他竟然要離開教育界了,我驚訝的問他為什麼,他說:「如果有一個學校的學生都是孤兒,你要我去帶,我絕對義不容辭,但是我實在受不了家長了,他們真的是讓我很想死!」
不幸的是,他說出了許多老師的心聲。目前美國的新進教師平均只工作4.5年就離職,而讓他們辭職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受不了家長」。家長對老師的惡意批評愈多,學校就愈難找到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老師要告訴家長的其實是什麼呢?
- Mar 16 Mon 2015 08:41
精英教育應該教什麼?
【文/彭明輝】
台灣為了十二年國教中的明星學校存廢問題爭得面紅耳赤,英國那邊也在爭論明星學校的存廢。差別在於:英國早已立法禁止增設公立明星學校,而且英國的天主教也一直在說服教會的明星學校放棄入學考,台灣卻有許多人在擔心明星學校的消失。
英國在一九四四年以後把中學分成三種:「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技職學校與普通中學,前者專門培養未來要念大學的「精英」,普通中學則只培養一般公民。一九五八年英國社會學家楊格(Michael Young)寫了一本書《精英貴族的興起》,諷刺這個制度:在十一歲時就把學生分成未來的統治階級、勞工階級與職員階級。許多教育工作者也認為:十一歲的孩子身心還在發育中,未來的發展與成就難以預料,要用有限科目的筆試把他們的能力與特質加以分類,根本是荒謬的行徑!於是政策方向開始偏向不分類的綜合高中,並且在一九七六年的教育法案中明文廢除公立學校的入學考。
但是有些地方政府仍堅持保留「文法學校」的考試入學制度,工黨只好立法禁止增設「文法學校」,而未將之廢除。然而許多家長仍堅持要將孩子擠進既有的「文法學校」,使得各校不得不擴大招生名額來因應膨脹的需求。
- Dec 19 Sun 2010 02:27
評析論文或報告的方法
- Dec 19 Sun 2010 01:27
操作型定義與概念型定義
概念性定義(conceptual definittion)
依照慨念上或假設上的標準來界定研究變項或重要名詞意義,也就是名詞解釋。
例如:
- Dec 12 Sun 2010 12:45
都會教育之人權教育與環境教育
以前在教學生時 ,不會想那麼多,現在因為資源多元,才發現教育真的要多元,孩子才會更有視野..
像在人權教育方面,我很贊同2010年兒童人權表現報告中指出的,愛孩子333守則,每天擁抱30秒、傾聽3分鐘、陪伴30分鐘,現在的孩子和以前不一樣了,因為資訊科技及媒體的衝斥,比以前的孩子看的多,聽的多,也早熟了很多,以目前都會區的狀況來說,因社會及經濟壓力,許多父母忙於工作,總是把孩子交給祖父母或外傭,有的甚至放到安親班,等到父母8-9點下班,再去接回。因此孩子總是落得在安親班枯等,寫很多冷冰冰的外加作業、家裡沒人陪伴、三餐外食、無人訴苦...等的狀況。但心疼小孩如此對待之餘,站在老師的立場,的確是無能為力。這是現在社會的狀態.只要一天不改善經濟壓力,這樣的狀況就存在,因此我認為,政府有責任去教育人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去陪小孩,週休二日要如何的規劃親子活動,而不是應酬,如何聽聽孩子的心聲,陪伴他。但要落實這樣的措施政府就要思考規劃,如何去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補助學童津貼,完整的親子教育和家庭教育…等,讓家長有空去陪孩子,也懂得如何陪。當然不能只靠政府,身為孩子最親的父母,在努力工作之餘,如何規劃在有限的時間內,和孩子溝通,懂的運用身體語言傳達愛孩子的資訊,多留點時間陪小孩.才是正確的方向。
而在環境教育方面,這次政府所舉辦的“花博”,正是一個可以融入課程的社會資源,撇開政治話題,花博所展的一些科技及園藝是很夠水準的,如何讓孩子去欣賞這些,觸發他們的想像力,連結課堂上老師說教的知識,正是教育要做的事。之前我看過有個國小,因為位置比較郊區,所以上自然課時,老師要講解種子發芽,就讓學生到附近的園地,種植物來觀察其生長週期,或者到週邊的小公園找植物及昆蟲,這些都是很好的生活教材,現在的教育不能侷限於教室,教具不能侷限於圖片,而是要讓孩子親身體驗,讓孩子真的了解生活的人事物,培養他們觀察、思考、推理,才是我們要做的事。
雖然我不是陳文茜的粉絲,但我卻很欣賞她這個報導-花博夢想館
- Oct 21 Thu 2010 22:46
APA 第六版
- Oct 03 Sun 2010 09:55
實驗法的筆記-what is scientific method that is important to researcher?
what is scientific method that is important to researcher?
1. the testing of ideas in the public arena.
流程是公開的,公開檢驗(個案不算是)
2.identifying and speculating human's connections(e.g. seeing relationships and associations)
確認和假設人類的行為及變向的關連性(例如:自信心及外顯行為之關係)
- Nov 22 Sat 2008 15:00
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正向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門新學科,主要是透過實證研究,在正面情緒、以優點為基礎的性格特質和正面建制等方面進行研究。Seligman博士的研究顯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可以活得更快樂,可以覺得更滿足,更投入生活,活得更有意義和擁有更崇高的理想;我們可以有更多的笑容,甚至會開懷大笑。正向心理學的治療方法能持久地減少憂鬱症的症狀。
- Nov 22 Sat 2008 13:45
比馬龍效應
「比馬龍效應」( Pygmalion Effect ) 是近代教學研究的重要發現,管理人若能適當地應用「比馬龍效應」,大有機會能有效地啟發下屬的上進心。
「比馬龍效應」意思是指假若老師認定某些學生為「資優學生」,即使他們其實並非真正的資優,但是經過老師的提點和鼓勵,最終亦會自自然然地成為資優學生。
「比馬龍效應」實驗